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观点 | 姜峰 、Ken Hyland:互动元话语:学术语境变迁中的论辩与修辞

通讯君 语言学通讯 2021-03-17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Spring comes

互动元话语:

学术语境变迁中的论辩与修辞 

 

姜峰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学科话语、语料库、学术写作。

 

Ken Hyland

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匡亚明讲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学术英语、二语写作、语料库。






摘    要元话语是作者组织语篇、表达对概念和读者的态度与评价,是构建学术互动的重要资源。本文采用元话语的人际视角,考察互动类元话语标记50年间(1965—2015)在不同学科学术论文中的历时变化。基于源自文理四个学科期刊论文的自建语料库(约220万词符),研究发现互动类元话语资源呈下降趋势,人文及社会科学领域逐渐减少元话语的使用,而理工学科则不断增加元话语的投入。这反映出学术论辩与话语实践随社会文化等语境变迁而发生变化,同时本文也对学术写作和学术英语教学提供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学术语篇; 元话语; 历时研究; 语料库; 人际互动; 

项目基金: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我国社会科学学者英语学术话语能力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B163);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基于大型多学科英语语料库的学术语篇人际意义历时研究”(项目编号:4511703023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献来源:姜峰,Ken Hyland.互动元话语:学术语境变迁中的论辩与修辞[J].外语教学,2020,41(02):23-28. 

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推送,其他媒体转载请联系我们

期刊动态|《外语教学》2020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专著推荐 | 姜峰《语料库与学术英语研究》

学术观点 | 2020年第1期《学术文摘》

期刊征订 | John Benjamins旗下语言学电子期刊征订

科研助力 | 学术研究方法网课集锦


01

引言

元话语,泛指关于话语的话语,其具体形式包括on the other hand,in other words,it is important that,in my opinion和obviously等词语,用以组织语篇、表达作者对话语内容的看法、将读者带入语篇,是有效建立人际互动的语言资源(Hyland 2005;辛志英、黄国文2010;李民、肖雁2018)。换句话说,元话语用于作者指称语篇、作者自身及读者的交际方式,连结语篇与语境,包括引导(interactive)资源和互动(interactional)资源两部分(Hyland 2005,2017),分别指作者构建语篇和表达立场的话语手段。可见,它揭示出语言不仅描述世界、交换信息,而且表达交际双方的立场、身份和社会关系(杨信彰2007)。因此,元话语日益成为语篇分析领域的焦点,广泛运用到考察学术论文、科普读物、教材、广告和商务报告等各类体裁。截至2019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共有480篇关于元话语的文献,中国知网有1599篇,谷歌学术有25200篇。其中,学术语篇无疑是与元话语结合最为密切的一个方向。透过元话语,我们观察到学术文本蕴含丰富的人际意义,特别是互动类元话语资源反映作者对所述概念信息采取的态度立场,表达特定的话语声音,以及作者如何理解读者、引导读者,使之加入语篇建构中,接受作者的学术观点。然而,现有文献多数是共时的截面研究,或者对比学术语篇的学科差异(Hyland 1998)、或者比较一语和二语作者的语篇差异(姜峰2015a),或者比较新手和资深学者的话语实践(Jiang&Ma 2018),或者对比不同体裁的学术文本(辛志英、黄国文2010),少有研究对学术语篇元话语的使用进行历时考察,因此我们对元话语和动态学术语境之间的关系了解不足(朱永生2005)。

本研究基于源自文理四个学科360篇学术论文的自建历时语料库(1965—2015),分析互动类元话语的使用呈现什么趋势,观察变化主要发生在哪些学科,进而从学科文化、社会语境等方面发掘上述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学术英语写作的教学启示。


02

元话语与学术互动

学术语篇是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介。随着功能语言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它不仅传递科学信息,而且表达丰富的人际意义(Myers 1990;Thompson 2001)。文本的信度不仅来自科学发现的理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建立在作者阐述论证的话语说服力。数据结果并非不言而喻,需要作者使用读者认可和信服的语言表达和话语方式把科学研究的理据和价值呈现在读者眼前,促使自己所提供的信息能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正如Prelli所言,“只有当科学观点说得使人相信,才能产生效力”(1989:100),而令读者认可的前提是观点陈述要遵循话语规约,与读者产生共鸣。劝谏和说服过程表现在作者通过显性的语言手段介入语篇,组织文本片段,评价话语内容,让读者与作者站在一起构建语篇。

最为直接、显性的劝谏语言手段莫过于元话语。它是一个开放的集合概念,泛指语篇中用来协商互动意义、具有反身性的语言表达,助使语篇观点更有可读性、更具说服力,作者据此以特定共同体成员的姿态与读者进行互动(Hyland 2005,2017;杨信彰2007)。尽管这一术语广泛应用于学术语篇研究中,但是其以功能为导向的开放属性产生不同的认知角度和研究路径。del&Mauranen(2010)归纳为广义和狭义视角,前者认为语篇中用于组织、分类、解释和评价命题信息的语言形式皆为元话语,强调元话语的篇章组织和人际互动两种功能(如probably;it is important that等);后者关注文本的自反性(reflexivity),强调元话语的篇章组织功能(如as mentioned above,...;we shall explain this theory in three aspects as follows等)。广义视角涵盖文本、作者和读者,又被称为“综合型”(integrative)(Mauranen 1993)、人际模式元话语(Hyland 2005),而狭义视角又被称为仅关乎文本的“非综合型”(non-integrative)(Mauranen 1993)、篇章模式元话语(Dahl 2004)。如前所述,元话语是连接语篇和语境的重要纽带,但语篇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产物,不是孤立静态的,是体现社会行为和社会意义的建构过程。因此,元话语研究需要与其修辞语境联系在一起(Gillaerts&Van de Velde 2010;Mauranen1993),而修辞语境同文本、文本作者以及文本读者密不可分(Kolln&Gray 2013)。所以我们认为,广义的人际模式元话语能够更好地展现修辞语境中作者和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元话语的篇章组织和人际互动功能,Hyland(2005)提出人际模式元话语包含引导和互动两类资源。引导类元话语是指作者围绕读者的需求而组织构建语篇的手段,互动类元话语是指作者通过表达立场和评价,吸引读者共同论述与置辩,从而实现交际互动。相较于引导类资源,互动类元话语体现的是作者对命题内容和语篇读者的论调(Hu&Cao 2015),更能够反映出作者与话语共同体之间声张和靠拢的辩证关系(Hyland2012),更好地展现学术及社会语境的动态发展。互动类元话语包括表示模棱两可的模糊语、表示语气肯定的加强词、表示个人情感的态度标记、表示将读者带入文本的带入标记、提及作者自己的自我指称语。详见表1。

互动类元话语虽然不增加语篇命题内容,但帮助作者陈述、阐释和评价命题内容并引导读者接受作者观点。同时,元话语表现出极强的学科倾向性,反映不同学科的话语实践与知识建构方式。例如,人文学科文本使用互动元话语的频率高于理工学科,体现“软学科”以主体间论辩为主导的知识协商属性(Hyland 2005)。元话语也表现出特定体裁和篇章结构的特殊性,其使用频率和范围受交际目的和目标读者群的影响。例如,Gillaerts&Van de Velde(2010)发现学术论文摘要比全文使用更多的加强词,同时少用模糊语,因为作者在摘要中充分肯定研究的价值和重要性以吸引读者兴趣和关注。可见,元话语既是命题内容的润滑剂又是话语实践的指示符,一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语篇信息,使文本的命题内容产生更大的说服力,另一方面,通过互动元话语,我们不仅看到作者的语言选择,而且间接地观察到目标话语共同体的话语实践。


03

语料及研究方法

根据历时考察的研究目标,本研究在三个不同时间节点(1965年、1985年和2015年)自建源于四个学科的学术论文语料库,学科分别为类属人文学科的应用语言学和社会学以及类属理工学科的生物学和电子工程学。根据Thomson Reuters的ISI Web of Knowledge发布的期刊影响因子参数,选定每个学科五份创刊早于1965年的权威期刊,在每个时间节点随机选取6篇代表性论文,单独作者与合著撰写的论文选取比例各占50%。这样,语料库总文本数为360篇,总量约220万词符。语料库情况详见表2。

语料文本经过Tree Tagger词性赋码,利用AntConc通过正则表达式检索Hyland(2005)提列的互动元话语标记。尽管文本互动和元话语策略是一个开放范畴,但是Hyland(2005)的元话语标记列表提供给我们一个可以大规模搜寻显性语言标记并进行量化比较的途径。经过索引工具检索与手动复验,研究者得到元话语标记的初始频率,再进行标准化频率处理,分析互动元话语标记在时间和学科上的变化规律。


04

总体分布

我们在三个年代语料库内共发现78979例互动元话语标记,然而图1显示在1965年至2015年间元话语呈现显著下降(约6.5%),由1965年每万词370.4例降至2015年的每万词346.2例(log Likelihood=60.52,p<0.001)。

这一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因为近年来大量的应用语言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指出学术文本充满作者的积极介入和观点评价(Hyland 2004;姜峰2016)。但是,近50年的历时研究数据表明,学术作者对于立场表达和读者带入表现得越来越谨慎,降低主观参与程度和对读者的直白游说。

就具体类别而言(见表3),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表达个人情感与肯定判断的标记词,50年间分别减少约22.7%和21.8%,这反映出学术作者话语实践的变化。虽说文本写作脱离不开作者的态度,但是这些数据显示,学术作者报告、阐述和评价物质世界与理论问题的写作实践正在发生改变。20世纪末,随着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交锋更加激烈,科学信条和知识传播也悄然改变,学者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和提供答案的理念和方式也发生变化(Trowler et al.2012)。虽然自我指称语的频率增长50%,体现作者在文本中明示身份的积极意愿,但是作者对学术立场和情感态度的把握与表达变得慎重,降低个人情愫和语气强烈的程度。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互动元话语在子类和学科上的历时变化。


05

子类历时变化的学科分布

互动元话语上述的整体变化趋势表现出对立的学科分歧。由下表4可见,下降主要发生在应用语言学和社会学这类传统“软学科”领域,而生物学与电子工程学则呈现上升态势。这一表象与Hyland(2004)、Jiang(2017)、云红(2009)和姜峰(2015b)等人共时截面研究结果相左,反映出学术语境和学科知识建构方式的动态发展。从现有数据可以看出,应用语言学和社会学逐渐减少作者的评价和介入频率,呈现出从知者结构向知识结构的发展趋势,这一方面与人文社科领域日益盛行的实证主义思潮不无关系。另一方面,“硬学科”学术文本也不再像传统观念中那样冷冰冰、完全脱离人的数据报告模式,而是投入更多的人际互动特征,从而增强科技成果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引导类元话语在该四个学科皆呈现出增长趋势。但是两类元话语的历时变化差异并不矛盾,反而告诉我们,无论哪类学科,学术语篇的首要任务是为读者提供充分的语言引导和支撑,保证他们读懂文本、领会要旨,在此基础上按照学科的话语规约和知识范式,言之有理、论之有道,才会令人信服,学术观点和价值方可被接受。

前一小节中可见,互动元话语除自我指称语之外皆呈下降趋势,每万词频率约下降6.5%。然而,各子类的历时变化呈现出学科差异。根据表5所示,整体上应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的互动元话语使用频率大幅减少,应用语言学的各子类均呈下降趋势,电子工程学的各子类则均呈上涨趋势,而社会学和生物学的各子类并无同一变化规律。

如上所述,个人情感与肯定判断的标记词在50年间降幅最大,平均约22%。态度标记和加强词是作者表达学术评价和立场最直截了当的标记,分别传递作者对概念信息的情感态度和认知信念。与其他体裁相比,学术论文较少使用态度标记(Hu&Cao 2015),因此该子类从小量基数下降。尽管情感态度在学术语篇中通常是隐性唤起(implicitly invoked)而不是显性明示(explicitly inscribed)(姜望琪2009),但是如例(1)和例(2)所示,正向和负向的态度评价会对读者产生重要的情感影响和感染。

(1)Data integration may be preferred when modalityspecific information carries more weight compared with the shared information...

(电子工程学,2015)

(2)This was an unexpected result and provides compelling evidence for the importance of deltas based on their size alone...

(生物学,2015)

表5数据显示,态度标记在应用语言学和社会学下降明显,分别为26%和22%,再次体现软学科门类逐渐趋向一种更加客观化、少个人色彩的实证演绎。此外,笔者还发现important和even一直是50年间各学科惯用的态度标记词,凸显作者对科学概念和成果的积极评价与正向赋值(辛志英、黄国文2010)。

(3)An understanding of lay social actors’normative beliefs should be an important area of investigation for social scientists.

(社会学,2015)

(4)Changing the threshold voltage dynamically then allows one to improve the threshold voltage of the device,even as the transistor has low standby current.

(电子工程学,2015)

同样,加强词的使用大幅下降。但有意思的是,加强词的具体词汇形式也发生改变,诸如must,believe,know等情态动词和认知动词形式逐渐被与研究行为相关的动词代替(如show,demonstrate,find)。这一变化揭示出知识建构和学术论辩方式经历由个人观点(如例5)向数据实证(如例6)的重要转变,而且“软学科”领域表现尤为明显。

(5)We know that many of these traditionalists are quite justified in their stand.

(应用语言学,1965)

(6)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novice teachers engage in an extended process of learning.

(应用语言学,2015)

模糊语和加强词是一组对立范畴。加强词强调认知判断的确定性,而模糊语减弱作者认知判断的肯定性,接受和容纳反对意见,增加读者参与辩论的机会。表5中出现两组关于模糊语和加强词有意思的数据结果。一是应用语言学和社会学在模糊语和加强词使用上皆持续减少,反映出人文和社会科学语篇较以往趋于一种更加精确、斟酌有制的认知立场,读者介入也变得更加谨慎小心。这或许是受社会科学领域日益增长的科学至上主义影响(Sayer 2010),研究方法和手段走向自然科学维度。而就应用语言学而言,尽管学界一直对学科范式与内容争论不止,但是学科发展的历史表明实证主义相对占据上风(De Bot 2015),崇尚论断与观点的量化处理和数据支撑。二是电子工程学论文同时增加模糊语和加强词的使用,一方面通过模糊语开放研究结果的应用前景(如例7),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词强调研究课题的价值和重要性(如例8)。其目的是更好地推销研究者设计或发明的电子模型和解决方案。

(7)the auxiliary energy function may be exploited to construct a solution to matching equations corresponding to an interconnection which can be written as the sum...

(电子工程学,2015)

(8)we show that a propagation of chaos property with virtual particles holds for the non-linear McKean-Vlasov dynamics.

(电子工程学,2015)

带入标记明确指向读者,锁定读者注意力,视读者为语篇的参与者和共同创造者,进而带动读者关注数据或理解文意。表5显示,带入标记与互动元话语整体趋势一致,在硬学科文本中增长,在软学科文本中下降,再一次反映出文理学科领域在学术互动、语篇建构和话语实践方面的不同变化。带入读者的语言资源包括诸多类别和交际功能,笔者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详细分析和阐述该类元话语标记的历时发展(Hyland&Jiang 2016),报告不同类别在文理各领域的变化规律。但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边注(asides)和共享知识(shared knowledge)两类标记语在四个学科皆呈现下降趋势。对比思考今天与50年前学术环境和科学传播的不同,我们便不难理解这一下降表象。以往科学研究的交际对象通常是同一领域或方向的朋辈科学家,论文读者非常局限,但是他们凭借对学科领域的掌握,能够轻松地阅读和消化文献知识。然而,在这半个世纪中,学术文献传播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的读者群变得更加广泛、更加大众化。当今,经济高速增长,科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商业利益驱动,纷纷追逐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论文对象也因此延伸到更广泛的人群,比如潜在投资者、政府人员等。同时,随着交叉学科与协同创新的发展,学术论文读者群已不再仅限于业内同行,其专业及知识背景也更加分散。因此,科学作者难以估测读者群的共享知识和理解需求,也就相应减少这类标记语的投入。

最后一个类别是作者自我指称语。它不仅是学术写作常谈的话题,也是学生在论文写作中最感困惑的语言使用(姜峰2019),而且其历时变化表现出的学科差异也非常值得关注。根据表5数据,自我指称语在生物学、电子工程学和社会学语篇中均大幅增长,分别增长163%、63%和38%,但却在应用语言学语篇中明显下降。作者通过选择是否使用自我指称语控制在文本中的显现与身份,从而宣称或规避学术观点的责任,突出或淡化学术贡献的归属(Hyland 2001)。传统观点认为,科学文本应该是一种“非主观介入风格”,“强调观点评价的客观性,使作者主观声音次属于纯粹的自然物界”(Hyland 2001:216),进而保证研究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不因研究人员的参与而改变,实现最大的可重复性。但是历时数据让我们意外发现,生物学和电子工程学研究者使用自我指称语的频率大幅增长。这样或许有助于科学研究者直截明了地强调研究成果的物主身份和所有权(如例9和例10),突出自我的科学价值和创新性。同时,自我提及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令作者的研究工作和贡献在科学评价与职业考核时不被忽视。

(9)In this work we develop a theory of system approximation for timed systems by quantifying the timing differences between corresponding system events.

(电子工程学,2015)

(10)We emphasize the need for probabilistic models which includes prior distributions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issues arising from...

(电子工程学,2015)

此外,尽管语料中单独与合著论文的比例各占50%,但是硬学科领域自我指称语的使用中复数形式(we、our)多于单数形式(I、my)。一方面,复数形式要比单数形式能够更明显地拉开作者与所述内容之间的距离(如例11和例12),表达一种隐约潜入的立场判断。另一方面,这一点与合作研究、共同发表的科学风尚也是有关的。当今,不论文史专业还是理工学科的研究理念都是推崇团队开发与国际合作,有效充分地利用学术资源和平台,使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参与到科技创新和成果发表中。因此,我们在期刊论文中看到越来越多复数形式的自我指称语也便不足为奇了。

(11)Our purpose here is to extend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fuzzy systems modeling technology by allowing a wider class of input information.

(电子工程学,2015)

(12)Here,we address the issue of temporal coding in d ACC.We use recordings from monkeys engaged in a trialand-error learning task[29]...

(生物学,2015)

有意思的是,应用语言学是唯一减少自我指称语使用的学科,1965年每万词达94例,而50年间减少27%。我们认为,这与应用语言学自身学科知识论与研究方法的历时发展有关,也与该学科越来越多的二语作者群体有关。20世纪60年代中期,应用语言学尚处起步时期,出版物多数是语言教学实践的个人陈述与经验总结,因此学术文本多以I,we为事实描述的出发点。随着学科研究范式和方法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文献是用数据支撑的实证研究,同时发表的可引文献不断增多,该学科的知识建构和话语表达随之发生根本性变革(De Bot2015)。另外,在应用语言学领域,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西班牙、德国等国家的二语作者数量激增,这些国家作者要么受传统观念下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熏陶,要么受母语文化影响,在论文写作中往往回避使用第一人称的自我指称语。


06

结语

学术语篇的说服力不仅在于准确传递科学发现的真值信息,产出可信文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倚重作者与读者之间恰当的人际互动。在这一社会活动中,作者以读者期待和接受的方式,对命题及读者表达学术立场,创造能有效实现语篇意义的社会互动。元话语无疑是构建学术互动和论辩说辞的重要资源,增强文本的可读性和说服力。本文考察学术论文中互动元话语使用的动态发展,报告元话语在各类语言标记和学科分布上的历时变化,揭示学科共同体和学术语境等社会文化因素在近50年间的变迁。

我们发现,整体而言,互动元话语资源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加强词和态度标记下降显著;同时,应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的软学科领域逐渐减少元话语的使用,相反,生物学和电子工程学的硬学科领域却不断增加元话语的投入,在科学文本和数据报告中增强人际互动的意愿。这些历时变化特征充分反映学术话语共同体在知识建构、认知方式、研究方法以及话语实践方面的动态变化,同时弥补当前学术英语共时、截面研究的局限性(姜峰2019)。

可见,元话语有效地连接语篇与语境。因此,在学术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元话语意识,通过元话语使用的频率和规律,让学生了解到学术写作蕴含的劝谏修辞与人际互动,以及认识到读者和语境的重要性。此外,学生透过类似本研究中元话语标记的历时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到不同学科文本中真实的语言选择和话语实践,同时培养动态语境意识和思辨性思维能力。


编者按


欢迎查阅知网或《外语教学》2020年第2期纸质原文。

本文编辑:上海理工大学 孙雨

本文审核:吉林大学  王峰

公众号外联: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会议、讲座、研修等项目。收费项目与商务合作需支持劳务费,请联系dianzishu@126.com 商谈

欢迎加入语言学通讯读者群,添加时请自报实名,单位和研究方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加群联系人:sflsy0803 孙老师

文学与翻译加群联系人:Nicole2397471433 李老师

人文社科网课种草

中外学术文献检索实操

SSCI期刊论文写作与投稿

20世纪中国小说100讲

继续为各位提供有益的学术资讯

长按二维码赞赏语言学通讯

学术观点 | 2020年第1期《学术文摘》

科研助力 | 学术研究方法网课集锦

期刊征订 | John Benjamins旗下语言学电子期刊征订(中国官方代理)

科研助力 | Bloomsbury出版社语言学书籍征订(中国官方代理)

科研助力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讲:从选题到结项

文化解读 |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讲解佛教十三经

文化解读 | 美国哈佛教授领读100本人文社科经典著作

科研助力 | 研究设计35讲重磅上线!浙江大学耿曙教授亲授

科研助力| 王宁教授的方法课:30讲带你搞懂质性研究方法

科研助力 |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刀熊博士:7大实证研究方法逐个击破

文学悦读 | 谭晶华教授:日本文学的黄金时代——从夏目漱石到川端康成

文学悦读 | 北大陈平原教授主讲《中国人的精神与命运》

文学悦读 | 博学又有趣,马伯庸给资深书迷的年末书单(3本已绝版,10本库存告急)

文学悦读 | 诺奖作家写作时,我们也以某种方式参与其中?

文学悦读 | 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徐贲教授: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经典为何有必要精读?

文学作品| 石黑一雄为什么碾压村上春树摘得诺贝尔文学奖?人的一生不能错过这八部经典

八万学者关注了

语言学通讯

科研助力|学术观点|专著推荐|期刊动态|教师研修|招贤纳士|博士招生|读书小札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情怀的公众号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